close

 


從黃遵憲紀念館穿過一座拱橋,來到佔地面積有1.5萬平方米,耗資1.3億人民幣興建的中國客家博物館,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館。


推開厚重玻璃門,迎面牆壁上巨大的白色的「厓」,天花板上則是深咖啡色客家圍龍屋的模型,左邊大廳已經圍坐著一群團員,空調似乎不夠強,幾台大型電風扇對著吹,依舊覺得悶熱無比。


隨著解說員登上迴旋梯上了二樓展覽室,這裡是以《客家人》為主題的展覽,從全球大客家的角度,自客從何來、客家風情、地標圍屋、人文秀區、客家騰飛五大部分來詮釋客家人。



「客家人」


何謂客家人,客家人是漢族人口的一部份,嚴格意義上說,歷史上從漢族母體中分化出來,以漢語客家話為共同方言,以贛閩粵邊三角形為相互連結的共同地域,有與山區環境相適應的共同經濟生活,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裡素質穩定的人們叫做客家人。


現實生活中一般認為,在漢族人口中,以客家話為日常用語,並且認同自己是客家共同體成員的人,客家人的後裔,因受生活環境影響不把客家話作為日常用語,但仍認同自己是客家人的人都是客家人。



「客從何來」

客家,這個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。從兩晉之交(公元317年)起,歷經五次大遷徙,在歷史長河匯成了一首雄壯的歌:“厓係客家人”。


沒有遷徙就沒有客家人。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遷徙路上,不斷淬煉自己,不斷吸收各種文化精華,非但沒有沈淪,反而創造了輝煌的客家文化。


如今,客家人的足跡已遍及世界各地,共同的語言,共同的文化特徵,共同的心裡素質,始終維繫著這個優秀民系,共同走向美好的未來。


 [客家淵源]


客家民系孕育于漢民族母體,成長于南嶺東部山地,興盛、發展於中國世界各地。客家文明同中華五千年文化同根,客家人在南嶺、閩粵、贛邊區聚居之後,不斷繁衍並從國內輻射海外,譜寫了一首以涓涓溪流匯入世界的史詩。


「族譜」


族譜是宗族或家族的譜系。主要記錄著本姓本宗始祖,世系、故居地、遷徙地、先人創業、發展等情況。客家人佛、道、儒三教都信,有著強烈的祖宗崇拜意識,這一點在族譜上都能充分反映出來。客家人在遷徙時,對族譜、家譜敬若神明,把族譜視為凝聚族眾、延續精神的傳家之寶。由於這些族譜不但記錄了客家人的血脈,而且也記錄了他們艱苦創業的坎坷經歷,是十分珍貴的客家文化精華。因而,成為客家人千方百計加以珍藏和維護的神怪之物。


「姓氏與堂號」


姓氏是代表個人或家族的符號。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姓氏成為中華兒女擺脫愚昧,進步到文明的標誌。每一個姓氏都擁有自己的歷史淵源或典故,而“堂號”則是承載這些姓氏文化的標記。這裡有先人傳承的精神與文明,這裡有后人不絕的敬仰與崇拜,這裡更多的是對先人的紀念和對其精神的發揚。各姓“堂號”成為族群凝聚力的源泉。



「五次大遷徙」


客家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,從兩晉相交之際(公元317),經歷了五次大遷徙,在歷史長河中匯成了一首雄壯的歌曲。第一次大遷徙(公317-589)受五胡亂華、晉室南渡、南北朝對峙影響,部分中原漢人南遷停留在鄂豫南部以及皖贛沿長江兩岸,以及贛江上下游,少量抵達廣東大埔梅縣等地,移民仍操中州口音。第二次大遷徙(公880-1126),受唐末黃巢事變、五代十國及北宋戰事等影響,中原漢族移民的後裔再度南遷,落腳于皖南、贛東南、閩西南,及至與之接壤的粵東北邊界。第三次大遷徙(公1127-1644),受金人南下、宋室南渡、元人入主、明朝鼎革等影響,部分客家先民及在此期間形成的客家人,在客家大本營內遷移,人口重心先從贛南移到閩西,再轉移到粵東北,少量移居海外。此時,漢語客家話從北方話中分離出來。第四次大遷徙(公1645-1867),受滿州人南下入主等影響,部分客家人從客家大本營遷至廣東中部沿海及川、桂、湘、黔、贛、浙、臺等省,有的移居海外。第五次大遷徙(公1867年之後),受太平天國運動、廣東西路事件及契約華工制等影響,部分客家人遷至廣東西南部、海南島以及海外各地。遷徙後仍講客家話。以上五次大遷徙在中國客家博物館得到了完整的解讀。

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

 



 





 



 


 


 




 



 



 




 


 



 



 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 







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 


 


voicexml
voicex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n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