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月23日,來到梅州的第二天,興奮的起了個大早,問玲玉睡的好嗎?她說很好,不過冷氣太強了,她換了個位置。我呢,大概又興奮又期待,好像作夢了呢!


昨晚嘉應大學的宋老師報告了今天的行程,因為我們要提早離開,原來按表操課的計畫便稍有調整。


嘉應大學周到的安排了各項考察、講演、論文發表活動,食宿基本上早晚都在大學的亮湖樓賓館。中餐當然視考察情況安排在就近的餐廳。


按照手冊,早餐7:30在亮湖樓賓館一樓的餐廳,時間還早,在附近逛逛,在餐廳後方街道,整條是林蔭大道,來往車子不少,遇見同行其他單位的團員正跟當地老先生聊了起來,又發現了一個頗為值得去看的「留餘堂」,但是擔心太晚影響團體行程不敢進去,在外面拍了幾張照片便離開返回餐廳。


原來這兒的早餐是這樣的,一大盤豆沙包,一大盤水煮蛋,一大碗白稀飯,一大碗湯及一小盤榨菜。和玲說水煮蛋要有鹽來配才可以,避免脹氣。那碗湯,料真是豐富,有肉片、粉腸、豬肝及青菜,大夥入境隨俗,梅州的客家人,勤儉努力,那樣一大碗實實在在的湯,配上稀飯,元氣滿滿。


用完餐要參觀大學的客家學院,說有個簡單的開營儀式,坐上校方安排的中巴,穿梭在嘉應大學的校園,還來不及細看這美麗的校園,車子已經在一棟大樓前方停了下來,一棟頗新的大樓,高高掛著巨大橫幅書寫著「走進客家社會:2009年廣東梅州田野調查實作研習營」,進門右邊斗大「梅州市客家研究院」,左邊則是「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」。


廣場上已經聚集不少從台灣來參訪的團員,這團人數頗多的苗栗聯合大學,聽說校方非常重視,校長還親自授旗,媒體也有相關的報導。另外還有其他的學校,比如交通大學、中央大學、台北藝術大學、高雄師範大學、東海大學、屏東教育大學、南華大學、大仁科技大學、美和技術學院,團員中有教授、學生、教職員,似乎兩岸對客家研究方面是愈來愈重視了,你來我往的,學術的交流好像不受政治的干擾,在兩岸之間,文化、學術的交流正日益頻繁。


正式開營儀式之前,大家都忙著拍照,沒多久陸續來了一些嘉賓還有媒體記者,連央視都來了。這回的研習營,兩岸學術交流,顯然得到梅州市官方的大力支持,李市長親自來授旗,一些有關台灣事務的單位高階主管也出席了,嘉應大學則由副校長親自接待,這是一場熱鬧的開營儀式,邱所長則代表台灣來的參訪團致詞,用的是鏗鏘有力的客家話,從來不知道邱所長可以那麼流利的用客家話全程演說,真是令人感動。在開營儀式結束後,對岸央視記者圍著邱所長訪談,玲玉在旁照應著,我趁空檔隨著人潮上了客家學院的二樓參觀,對嘉應大學客家研究資料蒐藏之豐富敬佩不已。


開營儀式結束後,包含廣東梅州嘉應大學及台灣來的各大學代表,分乘兩輛大巴,開始了「走進客家社會」在梅州田野調查的腳步。


第一站來到靈光寺。靈光寺位於梅縣雁洋鎮境內的陰那山麓。離梅州城46公里,是廣東省四大名寺之一。創始人為唐高僧潘了拳,他於咸通二年(861年)圓寂後,始由村人建立寺院。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,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粵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,更名靈光寺。


靈光寺依山建築,面積一萬多平方米,靈光寺有「三絕」,其中一絕是:寺前草坪有兩株柏樹一生一死,生者高30多米,枝繁葉茂,傲然挺立;死者高度相當,幹大枝壯,枯死而不腐不朽。樹齡已高達1600年以上,是建寺之前潘了拳所植,枯樹也死了近400年。


看了寺前生死樹,又隨著房院長到寺廟後方觀看那「化胎」,第一次知道建築與風水命理之關連及奧妙,真是玄奇。


回程在路旁商店見到「仙人板」的招牌,甚為好奇,原來就是台灣常見的仙草蜜,買了二碗嚐嚐看有什麼不同,一碗請了邱所長,另一碗跟玲玉一起分享,在小橋邊兩人一邊分享,渾然不知所長在後偷偷錄影,還好沒失態。


其中一家店家展售著客家圍龍屋的模型,圍龍屋是客家建築五大風格之一,梅州的客家傳統建築就是屬於這樣的圍龍屋,與福建的土樓不同,這次的田野調查應該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傳統民居,內心期待著,也是這次吸引我來的最主要因素之一。


 








 


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 




 
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



ivr
ivr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n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